這個追思網站,邀大家共同書寫閲讀,一同向老校長致敬,也向那個老校長親手帶我們走過的簡貧而志堅的時代致敬!
謹節錄《民國一百年版苦旅信行》中「感恩惜緣-我所認識的汪校長」裡故舊門生及各界人士的深情摯語,同表追思與感念。

校長,您的雙手讓好多年輕人成長茁壯,有的開花,有的成為大樹。您不一定現身畫中,但我們看到這一幅充滿花朵與大樹的美景,就知道您一定在場!

我認識的人不多,表現長者風範而使我一想起就心生敬意的,除了恩師方東美先生與余英時先生之外,就是前師大校長劉真先生與汪校長了。我對汪校長還多了一份溫馨的情意,有時感覺就像老朋友一樣。

我自市一中畢業四十多年了。但是汪校長的身影依然在眼前浮現。那一年,他以校長之尊親自教我們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講授《論語》、《孟子》!很艱澀的東西,卻能講得全體同學豎耳傾聽,沒有人打瞌睡。而早早晚晚,他的身影在校園中、走廊、圖 書館裡穿梭。身為汪校長的學生,覺得校長不論教書、辦學校、辦雜誌,都只有兩個字:「精采」!

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他這大半生曾經跟多少不上進的人與觀念奮鬥,要有多少堅持、要有多深的理念,才能讓一個人如此鍥而不捨的創造出百年樹人的成就?汪廣平校長是教育事業的一個典型,但願有更多的人認識這一位教育家,不是為了他本人出不出名,而是為這個混亂的社會價值觀注入必不可少的活泉。

綜觀汪校長所作所為,真是師生極佳的行為準則與人生修養。他的自奉,卻是極為簡樸。有一件我親身經歷,本書所沒提到的事,有一次他請我們到他家吃飯,一共擺了十道菜,據說是最豪華的一次請客。飯後吃西瓜,我們吃的都留下不少紅色的瓜肉,他卻連白色的部分都吃了,還告訴我們那是他最喜歡吃的。梁實秋曾說:「自奉儉樸、訥澀寡言笑的人能成大事。」汪校長就是這一類的人。

您以前瞻眼光,在「公尊私卑」環境下,放棄公立學校校長,而投入艱困私校,以大魄力創造了明道的神奇。可為事在人為最佳之證。
永貴有幸服務中央日報時,追隨您舉辦文學獎,及學習您的認真作育他人之精神, 而進入「明道」,可謂壯觀,處處都見您的經營之苦心與壯舉。

先生在最艱困的環境中,往往能在沒有辦法中想出辦法,這是最不可及處。

五○年代初期的臺中市是一個很美麗而安靜的小城,只有幾條主要大街,商店都很小, 沒有高樓大廈。在我的記憶中,臺中公園雖然不大但很優雅。臺中市人文薈萃,有農學院和不少中等學校。臺中市中就是廣平在臺灣教育事業的發祥地。
根據我和廣平的長期交往,我認為他為人處事及開創事業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他敢想,敢為,擇善固執,不怕困難,重信用,講道義等美德。如今他功成身退,有大永和大久繼承父業。廣平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美滿的。

我是「汪廣平校長的學生」。這是在我心中、口中最值得驕傲的一句話。
民國四十六年,全省高級童子軍第一次冬令營在關子嶺舉行,同時舉辦第一次專科章考試。我考得了十四枚專科章,成為全國童軍第一位獲得長城級和獅級的童子軍。晉級典禮在臺北國立臺灣藝術館舉行。汪校長特地來參加典禮。由於這項榮譽,我成為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中國童軍總會出版的《中國童子 軍的組訓》封面童軍。謝謝校長的栽培!

當我們就讀初中時,校長對我們的愛心與關懷,我們至今都沒有忘記。當時的他日夜的在為學校奔走,照顧學生,督導學生。為什麼呢?那個時候我們學校除了白天班以外,晚上還有夜間部,那個時候他沒有結婚,可以以校為家,一直在督導學生的課業,照顧學生,噓寒問暖。所以同學們把校長看成了自己的父母一樣,為什麼呢?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因此,非常非常的感激校長。

我全家皆為明道之人,對老校長「苦旅」中的見、聞、感皆有,咸信,從事教育者當知教育之意義,為老校長所推崇的孟子強調:「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此乃說明人剛出生時,與一般的動物相去無幾。在經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引人向上」之「人人皆可為堯舜」的鼓勵、教化歷程以後,才能逐漸地到達「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的自我實踐之境界。儒家之正統教育思想,正是老校長的核心教育理念。

我從可能要當窮苦佃農的宿命,竟然能夠步入學術殿堂成為大學教授,這當然要感恩父母親縮衣節食供我念大學,更要歸功於國小、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及在美國攻讀博士時教導過我的師長們。在優秀的師長中有一位關鍵人物,他辦了一所全國最優質的中學,禮聘最嚴格的師長,教導我們這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開啟了我對各學科的探索與求知之門。
這位我生命中的關鍵人物,就是我的初中校長汪廣平先生。

老校長看起來是嚴肅的,而在管理上是嚴格的,但是老校長非常關心教職員同仁,也關心同仁的家屬,甚至同仁們退休後,老校長還是繼續照顧,追隨老校長這麼多年能夠親身體會到老校長的關愛之情,更感受到老校長是一位最值得尊敬的教育家、長者和長官。

我把自己的青春歲月完全獻給這個校園,因為,這裡有一位真正用行動實踐教育理想的掌舵者,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我們都樂於成為默默耕耘的園丁。

追隨老校長十八年,我有幸能與他朝夕相處,親聆教誨,學習他待人處事的風範。使我由工作上的青澀稚嫩,逐漸能應付裕如,由人際關係的不知分寸,終至能圓熟應對。這些對我而言,都是終身受益不盡的恩典。當我非常慶幸當年做對了選擇。感謝您,老校長,謝謝您給了我從事教職的機會,讓我能進入溫馨的明道大家庭,有著一段最豐富、美好的人生經歷。

民國六十二年家中經濟拮据,弟妹學費無著,我囁嚅地向校長開口,校長二話不說立刻開支票,為我解決難題,並且應允我在夜間部兼課抵償貸款。我結婚生子校長總有厚禮相贈,我開刀住院校長及夫人親至醫院慰問,他待我正如嚴師慈父!明道七年,這段我成長蛻變最劇的時期,有校長的提攜指導,有同學同事的扶持相助,更有純真學子帶來歡笑,明道真如溫馨的大家庭。所以在離開明道二十年間,我仍然一直與明道「藕斷絲連」!

我唸過不少學校,遇見好多位校長,他們各有不同的風格,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汪廣平校長。然而,我從沒當過他的學生;沒在校園裏和他相處;沒在操場上聽過他的致詞,只是,若不是因為汪校長,我的人生或許就是另外一種樣子了。想起汪校長,我的眼前浮起這樣的畫面,一個植樹人彎腰種下一株樹苗,又一株樹苗……一天天過去,一年年過去,植樹人仍那麼專注的栽種著,直到有一天,他挺直脊背,轉回頭才發現,他不只是種樹而已,他是一個造林人。無以計數的高大喬木,早已成蔭,皆是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