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旅信行100年!我們敬愛的明道創辦人汪廣平老校長走過一世紀的教育人生,圓滿他在人間的志業與信念,於2021年8月22日下午安詳辭世,百年人生,畫下圓滿句點。

因為疫情,家人決定虔心治喪守靈,舉行簡單隆重家祭,懇辭各界弔唁,待疫情緩解後,將擇期舉辦追思會,一同緬懷故人。

這段期間,謹以此追思網站傳述這位以硬漢底氣走出無數教育奇蹟的教育家的故事,並邀請老校長在教育人生各階段的門生故舊及親朋摯友們提筆留下您記憶中的老校長。

談及自己的一生,他心心念念的永遠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教育。

教育人生 一脈相承

1921年出生於河北遵化,父親是前清士子,在新思潮席捲中國的五四時代,擔任遵化縣教育局長,倡導「拆大廟,建學堂」,這一脈相承的理念正是廣平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的淵源與薰陶。

教育救國 書生職志

1946 年北平師範大學地學系畢業後,他感動於教育家張伯苓「教育救國」的行動,回到家鄉搶救戰亂失學青年,創辦唐山中學進修班,收容無家可歸的學生。1947 年又受命成立國立河北第一臨時中學, 安頓一千多名流亡學生。

鐵肩擔重任 萬里護學生

1949年春天,局勢再變,他淚別慈母,一路帶著幾十個流亡學生經張家口、蘭州、重慶、梧州到廣州安頓,隨即再接受教育部指令到衡陽接收已經潰散的河北第二臨時中學的四百多個流亡學生。這一年,他二十八歲,臨危受命,憑著機智、勇氣,帶領著一群無校、無師、無錢的中學生,翻山越嶺,從衡陽、湘西、桂林、廣州、到海南島,輾轉將四百多位學生安全撤退到臺灣。鐵肩挑重擔,萬里護學生,斯人斯情,為半世紀的「明道傳奇」揭開序幕。

為臺中市教育百年大計立根基

「臨危受命」,幾乎已經成為汪校長人生的一種標記,他扛得起,也勇於承擔。1951年~1968年,接任台中市立中學校長,推動責任導師制、倡導群體教育,要學生養成互助美德,要求建立開學第一天就要上課的嚴肅開端,甚至為了使老師有安定的生活,全心投入教學工作,奔走四方籌措經費以興建教師宿舍,鎮日憂思因而嚴重脫髮。凡此種種,都是他為改善地方學風的心血與堅持。其間並完成臺中市立二中、三中、四中……直至市八中的籌設工作,對臺中市的百年大計,有極大的貢獻。

創辦明道中學 立私人興學典範

1968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國中與高中分段設校,為實踐中學六年一貫的理念,他毅然從公職退休,1969年接下搖搖欲墜的「武訓中學」,改名「明道中學」。接下來25年,他銳意革新,力挽狂瀾,帶領核心團隊胼手協力從根救起。在當時人們眼中的烏日鄉下,為私人興學擘劃出美麗藍圖,也走出不同於一般的教育格局。諸如,以獨到眼光發展校務行政電腦化,展現CAI電腦輔助教學的無窮性及先導性。1993年,國學講壇落成,運用在國文教學上的多媒體電腦化光碟,感動無數嘉賓,明道行政與教學自動化,至此展現一路領先的氣勢。

傳承與創新

這堅實的基底在第二任大永校長引進科學研發,以及第三任大久校長導入系統創新後得以延續與發揚。大久校長迄今二十年,傳承老校長積極任事的家風,以在矽谷多年的資訊專才帶領明道優質資訊團隊,在12年國教新課綱的教育改革中,讓明道中學成為全國唯一自建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的校園e化夢幻團隊。

推動人文教育 為中學生品格紮根

此外,人文教育,更是汪校長辦校的重要方向,極重人文內涵的他,在明道中學,興建一座古色古香的傳統書院式建築——「國學講壇」;又仿天一閣精神,設立「翰苑」,典藏文淵閣四庫全書、二十五史等國學典籍;同時開風氣之先,設置「現代文學館」,珍藏許多作家文物、手稿、書信、著作,把學校化身為保存文化、推展文學的中心。

人文是明道最美的風景

汪校長不僅是令人欽佩的教育家,更是臺灣文壇上影響深遠的文學推手。在臺灣經濟剛剛起飛的1976年,當所有的學校都在追逐升學率之際,汪校長帶著陳憲仁老師深冬寒夜在作家聚會處所長佇守候,懇請文壇支持中學辦一份針對青年學生閱讀與投稿的刊物——《明道文藝》。1981年更創辦第一個鼓勵學生文學創作的「全國學生文學獎」,帶動校園的寫作風氣,39年來發掘一代又一代如簡媜、侯文詠、張曼娟等知名作家。從此,明道的孩子們都知道,人文,是明道最美的風景。

推動國際視野

明道校園的美麗風景在汪校長的前瞻思維下一路延伸至國際。一方「山盟海誓」的匾額至今仍懸掛在學校會議室,一紙中韓文字對照的盟約,明道與漢城同德女中締結為姊妹校,也是明道中學跨足國際視野的一大步。此後,由韓國、日本、兩岸、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紐澳到美加、歐陸及非洲,在學術交流及互訪中為明道國際教育打造具獨特性與持續性的紮實基礎,為莘莘學子開啟更寬廣的生命視野。

中學教育園丁 精彩轉身

1994年,汪校長七十三歲,算算,他從年輕到老獻身中學教育,持續不斷已長達四十八年,這一年,他褪下中學校長職務並捐贈退休金350萬元,作為國三直升高中學生「薪傳獎」獎學金。他心裡想著的無非是,一樹蓓蕾莫道是他人子弟,滿園桃李當看作自己兒孫。這是一個教育人一生的職志,也為下一道精彩轉身譜出序曲。

創辦明道大學 圓滿教育學園理想

1998年,在政府鼓勵私人創辦大學的政策下,他意識到,生命的另一個挑戰來臨了,接近八十高齡的他,再次壯志興懷,一本守護教育的初心,在「打通臺灣教育的血輪,求一個孩子升學的通達無礙,圖一個老園丁的圓滿自在」的心心念念下,鼓勵支持長子大永校長及幾位事業家學生,共同捐資艱辛開辦明道管理學院及其升格後的明道大學。來自遙遠中國北方的老校長,在臺灣最原鄉的彰化濁水溪河谷上,再次創建水綠繽紛的人文校園,傳承交棒並開枝展葉,至此,老校長完整的「明道學園」理想,圓滿了。

這個追思網站,邀大家共同書寫閲讀,一同向老校長致敬,也向那個老校長親手帶我們走過的簡貧而志堅的時代致敬! 歡迎您留下對老校長的回憶,您分享的故事我們將在實體追思會上集結成冊。

以下節錄作家張曼娟於《民國一百年版苦旅信行》中「感恩惜緣-我所認識的汪校長」的深情摯語!!

“我唸過不少學校,遇見好多位校長,他們各有不同的風格,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汪廣平校長。然而,我從沒當過他的學生;沒在校園裏和他相處;沒在操場上聽過他的致詞,只是,若不是因為汪校長,我的人生或許就是另外一種樣子了。
想起汪校長,我的眼前浮起這樣的畫面,一個植樹人彎腰種下一株樹苗,又一株樹苗……一天天過去,一年年過去,植樹人仍那麼專注的栽種著,直到有一天,他挺直脊背,轉回頭才發現,他不只是種樹而已,他是一個造林人。無以計數的高大喬木,早已成蔭,皆是棟梁。”(張曼娟)

節錄《民國一百年版苦旅信行》中「感恩惜緣-我所認識的汪校長」的深情摯語

校長,您的雙手讓好多年輕人成長茁壯,有的開花,有的成為大樹。您不一定現身畫中,但我們看到這一幅充滿花朵與大樹的美景,就知道您一定在場!

我認識的人不多,表現長者風範而使我一想起就心生敬意的,除了恩師方東美先生與余英時先生之外,就是前師大校長劉真先生與汪校長了。我對汪校長還多了一份溫馨的情意,有時感覺就像老朋友一樣。

我自市一中畢業四十多年了。但是汪校長的身影依然在眼前浮現。那一年,他以校長之尊親自教我們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講授《論語》、《孟子》!很艱澀的東西,卻能講得全體同學豎耳傾聽,沒有人打瞌睡。而早早晚晚,他的身影在校園中、走廊、圖 書館裡穿梭。身為汪校長的學生,覺得校長不論教書、辦學校、辦雜誌,都只有兩個字:「精采」!

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他這大半生曾經跟多少不上進的人與觀念奮鬥,要有多少堅持、要有多深的理念,才能讓一個人如此鍥而不捨的創造出百年樹人的成就?汪廣平校長是教育事業的一個典型,但願有更多的人認識這一位教育家,不是為了他本人出不出名,而是為這個混亂的社會價值觀注入必不可少的活泉。

綜觀汪校長所作所為,真是師生極佳的行為準則與人生修養。他的自奉,卻是極為簡樸。有一件我親身經歷,本書所沒提到的事,有一次他請我們到他家吃飯,一共擺了十道菜,據說是最豪華的一次請客。飯後吃西瓜,我們吃的都留下不少紅色的瓜肉,他卻連白色的部分都吃了,還告訴我們那是他最喜歡吃的。梁實秋曾說:「自奉儉樸、訥澀寡言笑的人能成大事。」汪校長就是這一類的人。

您以前瞻眼光,在「公尊私卑」環境下,放棄公立學校校長,而投入艱困私校,以大魄力創造了明道的神奇。可為事在人為最佳之證。
永貴有幸服務中央日報時,追隨您舉辦文學獎,及學習您的認真作育他人之精神,而進入「明道」,可謂壯觀,處處都見您的經營之苦心與壯舉。

先生在最艱困的環境中,往往能在沒有辦法中想出辦法,這是最不可及處。

五○年代初期的臺中市是一個很美麗而安靜的小城,只有幾條主要大街,商店都很小, 沒有高樓大廈。在我的記憶中,臺中公園雖然不大但很優雅。臺中市人文薈萃,有農學院和不少中等學校。臺中市中就是廣平在臺灣教育事業的發祥地。
根據我和廣平的長期交往,我認為他為人處事及開創事業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他敢想,敢為,擇善固執,不怕困難,重信用,講道義等美德。如今他功成身退,有大永和大久繼承父業。廣平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美滿的。

我是「汪廣平校長的學生」。這是在我心中、口中最值得驕傲的一句話。
民國四十六年,全省高級童子軍第一次冬令營在關子嶺舉行,同時舉辦第一次專科章考試。我考得了十四枚專科章,成為全國童軍第一位獲得長城級和獅級的童子軍。晉級典禮在臺北國立臺灣藝術館舉行。汪校長特地來參加典禮。由於這項榮譽,我成為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中國童軍總會出版的《中國童子 軍的組訓》封面童軍。謝謝校長的栽培!

當我們就讀初中時,校長對我們的愛心與關懷,我們至今都沒有忘記。當時的他日夜的在為學校奔走,照顧學生,督導學生。為什麼呢?那個時候我們學校除了白天班以外,晚上還有夜間部,那個時候他沒有結婚,可以以校為家,一直在督導學生的課業,照顧學生,噓寒問暖。所以同學們把校長看成了自己的父母一樣,為什麼呢?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因此,非常非常的感激校長。

我全家皆為明道之人,對老校長「苦旅」中的見、聞、感皆有,咸信,從事教育者當知教育之意義,為老校長所推崇的孟子強調:「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此乃說明人剛出生時,與一般的動物相去無幾。在經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引人向上」之「人人皆可為堯舜」的鼓勵、教化歷程以後,才能逐漸地到達「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的自我實踐之境界。儒家之正統教育思想,正是老校長的核心教育理念。

我從可能要當窮苦佃農的宿命,竟然能夠步入學術殿堂成為大學教授,這當然要感恩父母親縮衣節食供我念大學,更要歸功於國小、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及在美國攻讀博士時教導過我的師長們。在優秀的師長中有一位關鍵人物,他辦了一所全國最優質的中學,禮聘最嚴格的師長,教導我們這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開啟了我對各學科的探索與求知之門。
這位我生命中的關鍵人物,就是我的初中校長汪廣平先生。

老校長看起來是嚴肅的,而在管理上是嚴格的,但是老校長非常關心教職員同仁,也關心同仁的家屬,甚至同仁們退休後,老校長還是繼續照顧,追隨老校長這麼多年能夠親身體會到老校長的關愛之情,更感受到老校長是一位最值得尊敬的教育家、長者和長官。

我把自己的青春歲月完全獻給這個校園,因為,這裡有一位真正用行動實踐教育理想的掌舵者,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我們都樂於成為默默耕耘的園丁。

追隨老校長十八年,我有幸能與他朝夕相處,親聆教誨,學習他待人處事的風範。使我由工作上的青澀稚嫩,逐漸能應付裕如,由人際關係的不知分寸,終至能圓熟應對。這些對我而言,都是終身受益不盡的恩典。當我非常慶幸當年做對了選擇。感謝您,老校長,謝謝您給了我從事教職的機會,讓我能進入溫馨的明道大家庭,有著一段最豐富、美好的人生經歷。

民國六十二年家中經濟拮据,弟妹學費無著,我囁嚅地向校長開口,校長二話不說立刻開支票,為我解決難題,並且應允我在夜間部兼課抵償貸款。我結婚生子校長總有厚禮相贈,我開刀住院校長及夫人親至醫院慰問,他待我正如嚴師慈父!明道七年,這段我成長蛻變最劇的時期,有校長的提攜指導,有同學同事的扶持相助,更有純真學子帶來歡笑,明道真如溫馨的大家庭。所以在離開明道二十年間,我仍然一直與明道「藕斷絲連」!

我唸過不少學校,遇見好多位校長,他們各有不同的風格,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汪廣平校長。然而,我從沒當過他的學生;沒在校園裏和他相處;沒在操場上聽過他的致詞,只是,若不是因為汪校長,我的人生或許就是另外一種樣子了。想起汪校長,我的眼前浮起這樣的畫面,一個植樹人彎腰種下一株樹苗,又一株樹苗……一天天過去,一年年過去,植樹人仍那麼專注的栽種著,直到有一天,他挺直脊背,轉回頭才發現,他不只是種樹而已,他是一個造林人。無以計數的高大喬木,早已成蔭,皆是棟梁。

汪廣平苦旅信行大事記

  • 1921年

    2月父親病故
    3月24日生於河北省遵化縣東舊寨村(遺腹子)

  • 1928年(7歲)

    在村裏上小學。

  • 1932年(11歲)

    五年級上玉皇廟高小。

  • 1934年(13歲)

    玉皇廟高小畢業,在遵化上河北省立第五中學。

  • 1937年(16歲)

    省立五中畢業,到灤縣投考河北省第三師範。

  • 1939年(18歲)

    經媒妁之言,與朱雲結婚。

  • 1940年(19歲)

    灤師畢業,受恩師王喬南鼓勵,考取北平師大理學院地學系。

  • 1942年(21歲)

    生女,取名「一清」。妻朱雲肺炎病逝。

  • 1945年(24歲)

    大學畢業。

  • 1946年(25歲)

    擔任河北省遵化縣黨部書記長。

  • 1947年(26歲)

    調升唐山市黨部書記長。
    兼任唐山市議會副議長。
    兼河北省臨時省議會省議員。

  • 1948年(27歲)

    收容河北地區灤河以東的失學青年一千餘名,成立國立河北第一臨時中學,擔任校長。

  • 1949年(28歲)

    農曆正月初九,離家投向逃亡之路。
    由遵化經北京、張家口、歸綏,2月2日到蘭州;經祁連山、安西縣、成都到重慶;復經貴州、柳州、桂林、零陵、衡陽到廣州。
    在廣州奉教育部令,到湖南衡陽,接辦自江西臨川潰散下來的國立河北第二臨時中學。率流亡師生四百餘人由桂林而梧州到廣州。
    10月13日,帶流亡師生隨兵艦撤退至海南島。
    12月得劉安祺兵團之助,安抵臺灣。

  • 1950年(29歲)

    來臺後獲聘為教育部特約編審。

  • 1951年(30歲)

    3月擔任臺中市教育局督學兼中教課長。
    7月18日奉臺中市政府任命接任市立中學校長。

  • 1955年(34歲)

    設立市中分校。

  • 1956年(35歲)

    赴日考察教育。
    10月21日與楊豐小姐在臺北靜心樂園結婚。

  • 1957年(36歲)

    臺中市中改名為臺中市立一中。
    市中分校獨立為臺中市立二中(今雙十國中)。
    籌備成立市三中(今忠明國中)。

  • 1958年(37歲)

    生長子大永。

  • 1959年(38歲)

    廢居仁路北端,擴大校園。
    率領童子軍赴菲參加第十屆世界童軍大露營。
    與教職員平劇義演賑濟八七水災。
    生長女荷清。

  • 1960年(39歲)

    改建自由路校門及建宮殿式三層辦公大樓「居仁樓」。

  • 1961年(40歲)

    救國團主任蔣經國先生應允撥地建工藝教室。
    籌備成立市四中(今崇倫國中)。
    生次女竹清。

  • 1962年(41歲)

    赴日教育考察。
    生次男大久。

  • 1963年(42歲)

    創辦《綠天》校刊。
    奉准設立夜間部。
    籌備成立市五中(今大德國中)。

  • 1965年(44歲)

    籌備成立市六中(今北新國中)。
    籌備成立市七中(今東峰國中)。

  • 1966年(45歲)

    得脫髮症。
    兩棟教師宿舍大樓(樂道樓、明志樓)落成,黃杰主席主持落成典禮。

  • 1967年(46歲)

    籌備成立市八中(今黎明國中)

  • 1968年(47歲)

    發布為豐原高中校長,自願退休。
    執教於逢甲大學。
    騎摩托車,摔斷腿,住院。
    張清源委員慰問,鼓勵興辦私立中學。

  • 1969年(48歲)

    5月接任武訓中學校長。
    10月22日與王福來先生創辦明道中學。

  • 1973年(52歲)

    汪大永以第一志願進明道中學高中部,打破聯招分發順序。
    設立高中模範班。
    與韓國同德女中締結姊妹學校。
    赴韓國考察教育。

  • 1976年(55歲)

    創辦明道文藝。
    與韓國清錫高校、大成中學結盟。
    前往美國參加世教組織會議並轉赴歐美各地考察。

  • 1977年(56歲)

    設立電腦中心。
    與韓國檀國大學附屬工業高校結盟,並應邀參加該校三十週年校慶。

  • 1978年(57歲)

    獲總統頒發陸海空軍褒狀。

  • 1979年(58歲)

    應邀參加蔣經國總統早餐會報。

  • 1980年(59歲)

    赴韓國參加姊妹校同德女中七十周年校慶。
    獲香港教育會聘為名譽會長。

  • 1981年(60歲)

    創辦全國學生文學獎。

  • 1983年(62歲)

    赴美教育考察。

  • 1984年(63歲)

    辦學績優,名列臺灣省教育廳「杏壇芬芳錄」。
    臺大林朝棨教授捐贈畢生藏書,明道特闢「朝棨館」典藏。
    韓國檀國大學師範學院附中與明道締結姊妹校。
    參加臺灣省「日美教育職業考察團」。

  • 1985年(64歲)

    獲中國圖書館學會頒發特殊貢獻獎。

  • 1987年(66歲)

    推動CAI電腦輔助教學有功,獲教育廳長頒發獎狀。
    應馬來西亞華文中學聯合邀請,至馬來西亞專題演講及參觀訪問。

  • 1988年(67歲)

    7月應美國聖地牙哥大學及蒙哈第大學邀請,赴美、加、法、德、荷、比、西等國考察。
    11月隨教育廳林昭賢副廳長赴美出席美國職業教育協會年會。

  • 1990年(69歲)

    成立「明道文教基金會」。

  • 1991年(70歲)

    榮獲「中華民國教育學術木鐸獎」。

  • 1992年(71歲)

    膺選為全國敬軍模範。

  • 1993年(72歲)

    國學講壇落成。
    勞委會核准明道成立職業類科技術士檢定場。

  • 1994年(73歲)

    任明道校長25年,6月29日退休,捐贈退休金350萬元作為「薪傳獎」獎學金。
    獲頒中央文工會二等實踐獎章。

  • 1996年(75歲)

    參加由素書樓文教基金會主辦之「兩岸中華傳統與中華教育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

  • 1997年(76歲)

    參觀北京四中、北京師大附中、天津南開中學。

  • 1998年(77歲)

    參觀北京四中、勁松高職、上海市商。
    籌設明道大學。

  • 1999年(78歲)

    設立現代文學館。
    奉准設立明道管理學院。

  • 2000年(79歲)

    8月明道管理學院建校動土典禮。

  • 2001年(80歲)

    9月明道管理學院開學。

  • 2002年(81歲)

    6月學生宿舍二期工程舉行「上樑典禮」。

  • 2004年(83歲)

    3月寒梅大樓二期工程動工。

  • 2007年(86歲)

    出版《唐山過臺灣—─汪廣平校長教育人生六十年》。
    獲頒「臺中市榮譽市民紀念章」。
    5月教育部核定改名明道大學。
    11月承正圖書館落成。

  • 2008年(87歲)

    成立鐵梅藝術中心出版書畫珍藏集《鐵梅掇英》。
    成立明道大學附設幼稚園。

  • 2009年(88歲)

    於明道大學舉辦八十八米壽宴。出版「學海廣闊 四平八穩」光碟片。
    出版《苦旅信行——艱辛興學記》再版。
    2月明道中學獲「教育部高級中學校務評鑑一等獎」。
    5月明道中學現代文學館獲選為文建會地方文化館。

  • 2010年(89歲)

    5月夫人楊豐女士過世。
    6月為紀念夫人楊豐女士出版《懿德明道》。

  • 2011年(90歲)

    3月明道大學建置校史館。
    膺選中華民國童軍「百年百位童軍」。
    榮登「童軍運動的臺灣足跡——資深童軍訪談錄」。
    12月明道中學再獲「教育部高級中學校務評鑑一等獎」。
    出版《苦旅信行——艱辛興學記》民國一百年版。